欢迎访问爱游戏app,客服在线等待您哦
全国咨询热线: 13359207812

翻抛机

翻抛机

海南自贸港崛起科创高地 青年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大有可为

时间: 2023-11-03 19:49:02 |   作者:爱游戏app

产品详情

  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众多科研人员正埋头研究手中的种子,试图破解种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为“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而努力。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95后科研人员杜梅就是这里面之一。我国是氮肥使用大国,大量使用氮肥不仅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还会产生水土富营养化、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杜梅希望自己能培育出在低氮肥中仍能实现稳产、高产的优质种子,“为农民减负,也为环境减负”。

  像杜梅这样的科研人员,这里还有很多。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说,近年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选育出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推动南繁育种向多样化发展,并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推动做大做强“种业芯片”,“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打造出了南繁硅谷的雏形”。

  过去一年,海南综合科学技术创新水平指数首次迈进全国第二梯队,研发(R&D)投入强度增速连续3年排名全国前列。

  海南自贸港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等优势,对种业人才具有“虹吸效应”。种业科学家们纷纷将三亚作为“打卡地”,每年8000余名种业科技工作人员来到海南,海南正致力于将种业科技集群建成全国最集中连片、体系最全、设备最先进的创新平台集群。尤其在冬季,这些科学家就像“候鸟”一样飞回海南,继续他们的种业攻关。

  当下,火热的干事氛围正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蔓延。杜梅正在潜心研究水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杜梅说,她在做科研时,很注重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虽然我国土地广阔,但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种业领域的问题亦是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去面对和解决这一个问题”。

  杜梅说,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让她开阔了视野,遇见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三亚的自然环境还能缓解科研压力。最让她心动的是,借助海南自贸港发展的东风,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得出的科研成果,可以很快在田间地头实现应用。

  当杜梅等科研人员破解了一项“卡脖子”的难题后,便向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交专利申请,获批速度很快。

  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葛瑞明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保护这些科研人员的成果。据他介绍,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一直是崖州湾科技城以科技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变量”,这几年,与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相关的发明专利的审批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这里创造了知识产权审批的“三亚速度”。例如,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提交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和无人机的辅助捕鱼方法”的发明专利,仅24个工作日就获得了授权,相较于平均18.5个月的发明专利审查周期,提速80%以上;海南果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自动化有机肥发酵翻抛机”实用新型专利仅4个工作日就取得授权,相较于平均9个月的发明专利审查周期,提速超97%。

  “高质量预审工作奠定了快速授权的基础。”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知识产权部(创新发展部)部长陈浩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知识产权审查和授权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把南繁基地打造成为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推动种业发展,为国家的种业振兴提供创新动力。

  像种业科技一样,航空科技也是海南自贸港的一张“新名片”,慢慢的变多航空领域的人才被吸引过来。

  “大干快上,时间不等人,抢抓战略机遇。”这是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董承华2019年到海南文昌工作后,感受到的干事氛围。当下,他同很多来这里的年轻人一样,干劲十足。

  董承华介绍,文昌国际航天城正在加快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同构,探索发展“航天+”产业。目前,文昌国际航天城在投融资、土地保障、功能性项目和产业项目落地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将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首发,随后,将进入高频率发射期。董承华表示,文昌国际航天城将促进商业航天产业聚集,“三链”协同,“推动出厂即发射等流程的优化和产业整合创新,提升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

  今年年底,该商业航天发射场需要完成建设任务,明年一季度,将要完成合练,建设时间紧,任务重。

  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建设现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郭强表示,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实施工程单位挂图作战,全天候抢工期。据悉,1号工位建成后,能够完全满足CZ-8运载火箭测试发射需求,具备16发年发射能力。

  文昌国际航天城正在绘制商业航天的“新蓝图”,而这是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董承华看来,海南自贸港机遇良多,尤其是对有志青年来说,更加大有可为。

  无论是杜梅、夏勉,还是董承华,他们从五湖四海奔赴海南,都是为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用科学技术创新造福百姓。在海南自贸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百姓获得感的提升是最好的“答卷”。

  当下,海南自贸港正在发挥开放前沿的作用,引进和研发最新的医疗科技、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努力实现让当地老百姓“大病不出国,小病不出岛”。

  “在中国吃外国的(进口特许)药,反而要比外国便宜很多。”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下简称“乐城先行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顾志冬向记者介绍,这是乐城先行区作为“医疗特区”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的“法宝”之一。

  顾志冬介绍,在特许药械落地的过程中,医院会与相关药企进行“谈判”,最终谈下来的价格往往是该药品原产地价格的二分之一,一些价格更低的药品甚至是原产地价格的四分之一。

  “作为公立医疗机构,我们不加价,药厂卖给我们1元,我们就卖1元,所有的都是政府托底。”顾志冬还谈到,外地的患者到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看病,能够正常的使用医保进行结算。顾志冬说,这是“(实现)无缝连接”。

  当初,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之所以选择落户乐城先行区,是因为看到了海南自贸港能支持医院先行先试,自贸港政策给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引进带来了希望。

  新的医疗器械也给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记者看到了新一代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重量仅为1.75g,体积为1cm3。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宣传部部长、首席新闻官闫路恺介绍,目前,这一心脏起搏器尚未在国内整体上市,但在全国唯一的“医疗特区”乐城先行区,患病的人能植入这个心脏起搏器。

  这只是乐城先行区通过先行先试引起进口特许药械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5月11日,乐城先行区引进了临床急需药械共317种,提前近3年基本实现药品、医疗器械与国际领先水平同步的目标。

  在闫路恺看来,随着乐城先行区进口特许药械政策升级,将适度扩大乐城特许药械范围,并将逐步推动乐城先行区成为中国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高地,“届时,国内有需求的患者用这些国际创新药械会慢慢的快”。